淄博经济开发区 城镇风采 【经开记忆】金马京剧团:余音百年 长歌不散-ag九游会登录

当前位置:ag九游会登录-九游会ag登录入口
>要闻动态>城镇风采

【经开记忆】金马京剧团:余音百年 长歌不散

发布日期: 2024- 05- 19 15: 30 浏览次数:

2001年,金马京剧团结束了封箱演出《铁弓缘》,在掌声和喝彩声中,这个有着近六十年历史的京剧团,至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二十年后,我们来到傅家镇金马村,探访金马京剧团的前世今生。

据《金马村志》编纂者之一吴贻明老人讲述,金马村与戏曲的渊源始于20世纪30年代,那时村民去往临淄皇城镇经商,听起当地人爱唱的八仙戏,如痴如醉,便学成传回村中。

后来,村民刘宗理从周村同乐京剧团学艺回村,在村中演唱。京剧是盛放于民间的艺术,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,既有整本的大戏,也有大量的折子戏,村民们深深地被它吸引了。刘宗理与大家商量,从周村聘请有名的京剧艺人范玉琨前来村中教习。那年冬天,村里的青年人刻苦练功、吊嗓子,学会了《空城计》《武家坡》《打渔杀家》等折子戏,在春节时为父老乡亲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京剧表演。

到20世纪50年代,金马村学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戏班演职人员达到60余人,村集体研究决定成立金马京剧团,剧团每年春节演出《打龙袍》等吉庆戏,庆贺这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。

金马村人爱戏,听闻张店一个私营剧团即将解散时,便集体出资3000元买下了剧团的戏箱,在当时是一笔巨款,直至1964年前后,金马村才分期付清了这笔钱,有了戏服和头面,金马京剧团真正走上了正轨,一时间名声大噪。

“1963年开始,剧团改组成文艺宣传队,唱京剧,也唱吕剧、样板戏和歌舞剧,不仅吸引了很多周边村子的乡亲来看戏,还去第四砂轮厂、湖田石矿等地方演出。那时候,村里人干活都要唱几段,剧团的人也爱编词儿,大家浇水啦、割麦子啦,就用京剧的调唱身边的事儿。”吴贻明回忆道。

文艺,从人民中来,到人民中去,金马村人用自己的方式,诠释着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。

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,金马京剧团的成员致力于招收徒弟教习京剧,但在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时代洪流里,金马村人学习起琉璃瓦烧制的手艺,加之收音机、荧幕和屏幕更成为京剧舞台的延伸,剧团于世纪之交走到了“青黄不接”的时刻。

在吴贻明老人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金马村北的小卖部,见到了金马京剧团的彩旦韩翠兰。相册里泛黄的照片记载着许多故事,韩翠兰已经记不清这些照片是哪一年拍摄的,但对所展现的剧目,她如数家珍:“这是《三击掌》,《红鬃烈马》里的一折戏,讲王宝钏彩楼抛绣球招亲,这是《铁弓缘》……”

据韩翠兰老人讲,剧团不再演唱京剧后,会唱吕剧的胡立俊等成员转向吕剧演绎,2005年,金马业余吕剧团成立,先后排演了《借年》《小姑贤》《拾玉镯》等十几个传统剧目,传承着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曲艺形式。

他乡纵有当头月,不及家山一盏灯。如果可以用声音来形容金马村人记忆里的村庄,那应当是悠扬婉转的,因为戏曲陪伴了这个村庄度过了近百年的星河流转,那余音啊,将长歌不散,久久回响。


网站地图